鐵電材料有望使計算機告別矽時代
鐵電材料有望使計算機告別矽時代!!!
經過幾十年的反複再造,矽晶體(ti) 管開始顯現出了其發展的瓶頸。鐵電材料(Ferroelectric materials)可使計算機不再運用數字邏輯進行計算。
如這張彩色照片中所示,鐵電材料的這種魚脊形結構或許可以使它適於(yu) 作為(wei) 晶體(ti) 管使用。
經過幾十年的反複再造,矽晶體(ti) 管開始顯現出了其發展的瓶頸,整個(ge) 行業(ye) 都開始尋找它的替代品。目前,一種新的符合計算機行業(ye) 使用要求的材料出現在人們(men) 麵前。如果這種材料可以成功運用於(yu) 計算機領域,這將使計算機處理器不僅(jin) 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而且能夠提高運算能力和存儲(chu) 能力。
經過研究,研究人員發現,他們(men) 可以利用電荷在四種不同狀態之間進行快速切換的鐵電材料來存儲(chu) 數據。由這種材料製成的晶體(ti) 管可以利用這些不同的電荷狀態表達比1和0更多的計算機數字邏輯基礎,而且它不需要外部供電即可保持這些電荷狀態,這種材料既可以處理信息也可儲(chu) 存信息。
如今的矽晶體(ti) 管已縮小到了納米級別,已經達到性能極限,不能很好地處理功耗過高、散熱和速度等問題。
托馬斯·塞伊斯(Thomas N. Theis)是位於(yu) 紐約約克鎮的IBM公司沃森(Watson)研究中心的科學家,他是一家工業(ye) 財團半導體(ti) 研究集團下屬的納米電子學研究創新計劃的執行董事,他認為(wei) ,使用了這類處理器的產(chan) 品都需要用各自不同的方式來克服這些挑戰。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材料科學家萊恩·馬丁(Lane Martin)目前領導這項新研究。他指出,鐵電材料的一個(ge) 主要優(you) 勢在於(yu) ,這種材料對於(yu) 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來說並不是新生事物。富士通、德州儀(yi) 器以及其他幾家公司都已經製造出了鐵電存儲(chu) 設備。
“我們(men) 隻不過是將現有的這種材料進行升級,如果有公司想要采用它,它不會(hui) 像新材料那樣要十年才能實現規模化,”馬丁這樣說道。
馬丁正與(yu) 理論化學家安德魯·瑞普(Andrew Rappe)共同合作在賓夕法尼亞(ya) 大學進行建模並測試鐵電體(ti) 。
與(yu) 矽晶體(ti) 管一樣,鐵電元件可以在不同狀態之間進行切換來表達信息。但是切換的物理特性與(yu) 矽晶體(ti) 管是*不同的。鐵電體(ti) 不是在傳(chuan) 導與(yu) 絕緣狀態之間切換,而是切換電極,即改變電荷在材料中的位置。
鐵電材料具有天然的電極,可以通過電場來改變電極方向。到目前為(wei) 止,切換隻需要幾納秒,對於(yu) 數據存儲(chu) 來說這已足夠快了,但對於(yu) 數據處理而言,這樣的速度還是太慢,而這需要消耗相當多的能量。
瑞普預測,通過增大鐵電晶體(ti) 一定角度並從(cong) 另一個(ge) 角度施加電場,鐵電材料的切換會(hui) 發生改變。除了上下兩(liang) 極切換,還有一種瑞普稱為(wei) “次狀態”的中間狀態。
馬丁對用各種不同鐵電材料製作的元件進行測試,包括鋯鈦酸鉛。在測試中,當狀態從(cong) 上電極狀切換到次狀態再到下電極狀態時,與(yu) 從(cong) 上電極直接切換到下電極相比,它展示出了更快的切換速度,而且隻需要較低的電壓。測試結果公布在了《Nature Materials》雜誌上。
馬丁指出,這種鐵電材料的切換速度比常規設計至少快了兩(liang) 至三倍。
IBM的塞伊斯表示,這項測試研究的結果似乎表明了,我們(men) 對這些材料的了解取得了“非常重大的進步”。
馬丁表示,他和瑞普希望,不僅(jin) 僅(jin) 局限於(yu) 將鐵電材料應用於(yu) 存儲(chu) 設備上。他們(men) 的一個(ge) 想法是,將這些鐵電材料與(yu) 矽材料進行結合,從(cong) 而製造出新型晶體(ti) 管。這種新設備將會(hui) 節能,會(hui) 將計算處理與(yu) 存儲(chu) 結合為(wei) 一體(ti) 。
“如果發生斷電現象,你可在電源恢複後繼續原來的工作,這對於(yu) 家庭用戶而言十分便利,而且節省了數據中心的開支,”馬丁這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