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大機械與(yu) 動力工程學院張文明教授和電子信息與(yu) 電氣工程學院楊斌教授合作團隊,在Advanced Materials發表研究成果,從(cong) 人體(ti) 血液動力學和柔性壓電動力學基礎出發,提出了人體(ti) 動脈脈搏壓電動力學分析新方法,揭示了壓電脈搏波與(yu) 人體(ti) 血壓波之間完善的映射關(guan) 聯關(guan) 係,突破了柔性MEMS壓電傳(chuan) 感在連續血壓監測方麵關(guan) 鍵技術瓶頸,為(wei) 穿戴式血壓監測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途徑。論文第一作者是博士後易誌然,通訊作者是張文明教授和楊斌教授。
常見醫用血壓監測方法
穿戴式血壓連續監測技術因其監測過程的便攜性而得到廣泛研究,為(wei) 解決(jue) 傳(chuan) 統血壓測量的問題提供了重要的發展途徑。目前報道的穿戴式壓電脈搏傳(chuan) 感技術在監測到的脈搏波方麵表現出很大的差異性,一部分研究認為(wei) 壓電脈搏波與(yu) 動脈血壓波存在積分關(guan) 聯的波動特性,而另一部分研究則呈現出壓電脈搏波與(yu) 血壓波一致的波動特性。這種尚未厘清的關(guan) 聯關(guan) 係不僅(jin) 影響傳(chuan) 統穿戴血壓監測方法中脈搏波特征點選取的合理性,也影響基於(yu) 脈搏波直接評估動脈血壓波動特征的可靠性。因此,實現穿戴式血壓連續監測仍是一個(ge) 重大的挑戰,闡明動脈脈搏壓電響應的動力學特征,對於(yu) 穿戴式脈搏傳(chuan) 感技術和連續血壓監測係統的發展是非常必要的,也具有重要應用價(jia) 值和現實意義(yi) 。
究以壓電動力學和血液動力學為(wei) 基礎,建立了動脈脈搏的壓電傳(chuan) 感器動態響應分析理論模型,揭示了壓電脈搏波和動脈血壓波之間的映射關(guan) 聯關(guan) 係。為(wei) 了闡明血壓波和壓電動脈脈搏波之間的關(guan) 係,研究采用了壓電厚膜傳(chuan) 感器去獲取人體(ti) 脈搏波信號,基於(yu) 屈曲壓電本構方程和血液動力學特性,提出了基於(yu) 血壓脈動特性的壓電脈搏波響應分析方法,揭示了壓電脈搏波與(yu) 動脈血壓波之間的三種相關(guan) 性:積分相關(guan) 、直接相關(guan) 和二者之間的過渡相關(guan) 。
同時,為(wei) 了探究人體(ti) 運動對脈搏監測的影響,研究人員分別提取了肘部橈動脈和掌指動脈的不同時間長度脈搏波,獲得了四種姿勢的八組不同時間長度脈搏波。通過自定義(yi) 的模式識別模型,實現了八組脈搏波的姿勢特異性評估,整體(ti) 動脈脈搏波識別準確率為(wei) 96.5%,預測準確率隨著樣本數量的增加而增加,結果表明脈搏波具有姿勢敏感特性,且特異性強,為(wei) 消除穿戴血壓監測中的運動偽(wei) 影奠定了基礎。綜上,脈搏壓電動力學方法厘清了壓電脈搏波和動脈血壓波之間的映射關(guan) 聯關(guan) 係,為(wei) 穿戴式血壓連續監測提供了關(guan) 鍵技術支撐。
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麵上項目和青年項目,上海市“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和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