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技術文章  >  成都大學人員在高溫壓電陶瓷的研究方麵取得新進展

成都大學人員在高溫壓電陶瓷的研究方麵取得新進展

更新時間:2022-06-16  |  點擊率:1418

成都大學科研人員在Aurivillius相超高溫壓電陶瓷的研究方麵取得新進展

GDPT-900A.jpg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高溫環境下的位移驅動、超聲波檢測、振動測量和能量采集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例如汽車內(nei) 燃機燃油電噴係統使用的多層壓電驅動器、深地石油開采測井用的壓電超聲換能器,核反應堆一回路管道中使用的壓電超聲波定位探測器等,都必須選用至少可耐受260 ℃高溫的壓電材料,這樣才能保證壓電器件可在較寬溫度範圍內(nei) 正常工作。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領域,大型航空發動機和航天推進器關(guan) 鍵部位的狀態監測與(yu) 故障診斷係統的核心部件即是能耐受482 ℃甚至是649 ℃高溫的壓電加速度傳(chuan) 感器。

壓電材料是壓電器件的核心。其中Aurivilius相化合物是高溫壓電材料的。這一類化合物的晶體(ti) 由類螢石結構的鉍氧層([Bi2O2]2+)和類鈣鈦礦結構的([Am-1BmO3m+1]2-)層沿c軸方向有規律地相互交替排列而成,類鈣鈦礦結構中A位的Bi原子相對於(yu) 氧八麵體(ti) 鏈沿a軸的偏離使得晶胞形成自發極化。因此,它們(men) 也被稱作鉍層狀結構鐵電體(ti) (BLSFs)。高靈敏度、高工作溫度、高穩定性壓電器件需要壓電材料具有高壓電係數(d33)、高居裏溫度(TC)、高電阻率(ρ)以及良好的熱穩定性(抗熱退極化、介電常數的溫度係數等)。對BLSFs的摻雜改性往往又很難兼顧其TC的穩定和d33的提升,特別是通常的施主摻雜提升材料的電阻率後,又很難保持其良好的熱穩定性。

铌酸鈦鉍(Bi3TiNbO9,簡稱BTN)由一層鉍氧層([Bi2O2]2+)和兩(liang) 層類鈣鈦礦層([BiTiNbO7]2-)沿c軸交錯間隔構成,因為(wei) 其具有很高的居裏溫度(TC=914 ℃),有望應用於(yu) 工作溫度高於(yu) 482 ℃的超高溫壓電器件之中。但純BTN陶瓷表現出極低的壓電性能(d33~3 pC/N)和很低的高溫電阻率(600 ℃下,往往隻有103 Ω·cm數量級),熱穩定性也很不理想。這些缺點大大地限製了其在高溫環境下的實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