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技術文章  >  ZJ-3型壓電測試儀如何采用壓電單晶基板的低溫超聲波馬達

ZJ-3型壓電測試儀如何采用壓電單晶基板的低溫超聲波馬達

更新時間:2022-10-18  |  點擊率:1069

采用壓電單晶基板的低溫超聲波馬達

ZJ-3型壓電測試儀如何采用壓電單晶基板的低溫超聲波馬達

采用中科院聲學所精密ZJ-3型靜壓電測試儀(yi) 和PZT-JH10/4型壓電極化裝置


1、      引言

  低溫環境作為(wei) 製造、檢查、保管的過程,並且采用分析儀(yi) 器的測定環境被廣泛應用。尤其是低於(yu) 77K的廣義(yi) 極低溫環境是氮的沸點,被認為(wei) 是測量物理性質的重要環境。另外,液氫沸點的20K附近的環境,隨著近年來氫能源相關(guan) 技術的研究開發的進展,工業(ye) 利用的觀點也受到關(guan) 注。筆者們(men) 的研究小組著眼於(yu) 從(cong) 4.3K附近到77K附近的液體(ti) 氦的沸點環境,以實現在該環境中可利用的壓電促動器為(wei) 目標進行研究1~3

  一般來說,壓電促動器從(cong) 細微動作到高速旋轉,可以以相對簡單的構造來實現,小型化也很容易。從(cong) 這些特征來看,即使在低溫區域對壓電促動器的需求也很大,到現在為(wei) 止也以各種各樣的形式進行著研究開發4~6。但是,由於(yu) 低溫區域作為(wei) 壓電體(ti) 的特性等,在室溫下使用的促動器很難利用。

  根據本文的報道一樣,筆者們(men) 的研究小組著眼於(yu) 作為(wei) 壓電促動器的旋轉型超聲波馬達,在對於(yu) 極低溫的環境下實現促動器的課題,特別是關(guan) 於(yu) 討論超聲波振動子、實現在氦保管容器內(nei) 的旋轉驅動7。在本文中,作為(wei) 之後的展開,著眼於(yu) 壓電單晶材料,介紹關(guan) 於(yu) 構成馬達材料的研究內(nei) 容。

2、      極低溫環境用的超聲波馬達

  1表示的是試製的馬達。

以直徑6mm、長度16mm的小型螺栓郎之萬(wan) 型振動子為(wei) 驅動源。馬達的構成為(wei) 圖2所示。

 使用所謂的模式旋轉型原理的一般結構,通過合成兩(liang) 個(ge) 方向的彎曲振動,在振動子的前端生成行波,使與(yu) 前端接觸的金屬製的轉子旋轉。在液體(ti) 氮的容器內(nei) 設置這個(ge) 馬達,測量旋轉狀態來進行評價(jia) 。旋轉數是采用通過光纖維和縫隙圓盤構成的編碼器來測量的。

  正如之前報道的那樣,壓電常數隨著溫度降低而減小7。而且,這樣的特性根據材料的不同很容易地被預想到。筆者們(men) 到現在為(wei) 止,研究了一般使用的以太酸鋯酸鉛(以下簡稱PZT)為(wei) 首的幾種壓電材料,並對從(cong) 常溫到低溫的環境中作為(wei) 壓電材料的特性以及構成螺栓郎之萬(wan) 型振動子時的性能進行了評價(jia) 。在這裏,我們(men) 得到了相對良好的結果,我們(men) 將介紹使用作為(wei) 放鬆器係列的介電材料而的鎂·铌酸鉛、鈦酸鉛的重合體(ti) (以下簡稱PMN-PT)單晶材料例子。

  3是采用PZT壓電陶瓷和PMN-PT單晶作為(wei) 驅動源的同一形狀和尺寸的螺栓郎之萬(wan) 型振動子時,顯示的馬達驅動結果。振動子主要是以不鏽鋼(SUS304)構成的。如圖所示,驅動特性相對於(yu) 溫度變化,可以看出,在使用PZT的情況下和使用PMN-PT的情況下,驅動特性也大不相同。

一般組裝的時候,因為(wei) 有驅動的時候容易裂開的現象,但是螺栓采用單晶材料之後這種情況大大減少,本來低溫環境中振幅和振動速度就會(hui) 變小,但是使用PZT壓電陶瓷之後相對來說使用結果很不錯。

3、      壓電材料特性的溫度依存性

  壓電材料在低溫環境下特性的評價(jia) ,探索適合促動器驅動的材料是本研究中重要的事項之一。在這裏介紹其中的一例。

  作為(wei) 在低溫環境中使用壓電促動器是的問題,顯示壓電體(ti) 特性的壓電常數具有溫度依賴性,並且促動器的輸出隨著溫度降低而降低。這在極低溫度下尤其顯著。在作為(wei) 壓電體(ti) 的特性上,這樣的特性不止在機械性的輸出上顯示,這是作為(wei) 所謂的機電耦合現象而產(chan) 生的。

  為(wei) 了比較壓電材料並進行振動子的設計,以計算與(yu) 電、機械特性相關(guan) 的各參數為(wei) 目的,進行利用諧振、反諧振法的測量。圖是作為(wei) 測量對象評價(jia) 用的壓電振動子。厚度為(wei) 0.2mmPZT壓電陶瓷、PMN-PT單晶通過激光切割成長度12mm、寬度3mm,雙麵電極。在中心支撐狀態下測量長邊線性的縱向振動。


 

 5以及圖6是關(guan) 於(yu) PZTPMN-PT的各種導納圓的測量結果。297K為(wei) 常溫,通過調節來自氦罐內(nei) 液體(ti) 氦的液麵高度和加熱器的加熱狀態來設定溫度。兩(liang) 者一對比,能看到在溫度下降的時候PZT的導納圓比PMN-PT的導納圓明顯縮小。

  3的結果與(yu) 導納圓的測量結果雖然不能單純的拿來對比,但至今得到的馬達驅動實驗的結論是使用PZT的馬達比PMN-PT的在低溫下使用時明顯效率低下。


4、      構成振動子金屬材料的研究

  在極低溫區域,由於(yu) 有機材料的使用有很多限製,因此為(wei) 了避免使用粘合劑的結構,采用了由壓電元件、電極板和金屬螺栓連接的螺栓緊固型朗之萬(wan) 型振動子。圖7是本研究使用的振動子之一。


螺栓緊固型朗之萬(wan) 型振動子是通過根據組裝時的緊固扭矩調整預壓值,可以利用比拉伸更能壓縮的壓電元件的特性。最佳預壓的值取決(jue) 於(yu) 構成振動子的材料的特性,但是在極低溫環境中使用該振動子時存在的問題是產(chan) 生溫度變化引起的熱膨脹(收縮),並根據熱應力影響最佳預壓的值。此外,彈性常數和熱膨脹係數具有溫度依賴性。另外,由於(yu) 金屬材料和陶瓷壓電材料具有不同的溫度特性,因此為(wei) 了在低溫區域提高振動子的性能,有必要考慮這些組合。

  8表示的是各種材料的熱膨脹係數的溫度依賴性。作為(wei) 用於(yu) 郎之萬(wan) 型振動子的各個(ge) 區塊,螺栓的材料,表示出了關(guan) 於(yu) 不鏽鋼(SUS304)、純鈦、還有熱膨脹係數小而的因瓦合金(鐵,鎳等成分的合成金)。這些值,在過去發表的論文、數據庫等被公開使用8~13。另外,沒有得到關(guan) 於(yu) PMN-PT在極低溫領域下的值。

從(cong) 圖表中可以看出,不鏽鋼和鈦、因瓦合金的熱膨脹係數的值有很大的不同。一般,PZTPMN-PT熱膨脹係數的相比較,鈦和PZT比較相近,在繪圖的範圍內(nei) 因瓦合金和PMN-PT也比較相近。如上所述,由於(yu) 材料常數具有溫度依賴性,因此為(wei) 了在低溫環境中獲得最佳預壓狀態,需要根據振動子的使用環境溫度來設定振動子組裝時的緊固扭矩.

9是構成振動子的區塊,螺栓是采用的各種金屬材料時,求出與(yu) 壓電材料接觸麵產(chan) 生的熱應力的值的結果。除了圖8所示的熱膨脹係數之外,還考慮到彈性模量的溫度依賴性分別非線性地變化,這是通過有限元法計算的結果。振動子的形狀和尺寸與(yu) 圖7所示相同,並且使用PMN-PT用作壓電材料。圖表中,拉伸方向表示為(wei) 正,壓縮方向表示為(wei) 負。

  從(cong) 圖表所示的結果來看,鈦和PMN-PT組合產(chan) 生的熱應力的溫度依賴性基本看不見,不鏽鋼以及因瓦合金作為(wei) 金屬材料使用的時候,相對來說可以看出變化比較大。振動子組裝時,雖然是以這個(ge) 值為(wei) 基礎設定螺栓緊固扭矩,但預計熱應力的溫度依賴性越小振動子的振動特性以及馬達的輸出端口的溫度的影響也越小。

綜上所述,可以推測由鈦塊和PMN-PT的構成,可以實現溫度依賴性小的振動子。實際上,用這個(ge) 組合試作振動子和馬達比用不鏽鋼和PZT組合試作的結果要好3。當然,振動特性不僅(jin) 僅(jin) 隻是依賴熱應力的溫度依賴性,也要考慮到鈦影響諧振Q值也很高,所以得到這樣的結果。

5、      結束語

  在本稿中,我們(men) 研究了作為(wei) 以極低溫環境下為(wei) 使用目的的壓電促動器,采用超聲波馬達,選擇構成用於(yu) 驅動的超聲波振動子的材料。還介紹了有關(guan) 用PMN-PT單晶作為(wei) 壓電材料的例子,以及研究構成振動子的金屬材料的內(nei) 容。

  關(guan) 於(yu) 材料的組合雖然隻是單純的表示比較,但是現在已經進行使用複合金屬材料試作振動子了。並且作為(wei) 驅動源進行各種壓電,電致伸縮的研究比較。關(guan) 於(yu) 這些成果預計今後也將依次公布,但我們(men) 也將按照當初的目的,在使用極低溫環境的測量儀(yi) 器等領域進行應用。

  謝辭

  本次研究,在評價(jia) 壓電振動子以及超聲波馬達的試作評價(jia) 方麵,由岡(gang) 山大學的鈴森康一教授、同大學院在校的自然科學院以及同工學部、或者過去在校的黑田雅貴、武田大、野口祐也、中薗正浩的各位協力進行的。

  並且,本研究的一部分是平成25年由文學部科學省科學研究補助金和基礎研究(C)(No.25420091)(極低溫環境用的微電致伸縮和壓電促動器的試作研究)的讚助進行的。

  以上,表示真摯的謝意。

   

筆者介紹

神田 嶽文

  岡(gang) 山大學 大學院 自然科學研究科

山口 大介

  岡(gang) 山大學 大學院

   自然科學研究科 係統構成學研究室

   博士課程3